教育縱橫
新聞資訊
-
教育縱橫
- 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> 教育縱橫
打造防溺水安全防線,為學生套牢\"救生圈\"
石林縣屬典型喀斯特地貌,全縣共有校點116個,在校學生41150人。石林教育通過"擠、靠、收"調整校點布局,全縣完小由91所減縮為16所,校點由162個減縮為52個,初級中學由14所減縮為5所。2019年,在縣城和鄉鎮政府所在地就讀學生占比達84.29%,小學寄宿率57.69%、初中99.68%。學生規模化寄宿和離返校路途較遠,加之水塘星羅棋布實際,造成中小學生溺水事故易發、多發。2014年、2015年、2016年全縣溺水死亡學生占全縣非正常死亡學生的比例分別為35.7%、80%、22.2%,溺水事故成為石林縣校園安全管理的難點和痛點,政府曾為事故大操心、教育曾為事故被詬病、學校曾為事故多困惑、校長曾為事故被免職。分析石林縣中小學溺水事故的原因,有客觀原因,也有對問題原因分析得不深不實不細,"不出事故不重視"、"出了事故大后悔"、"好了傷疤忘了痛"的主觀原因。深入分析石林縣學生溺水事故的特點,一是學生溺水事故多發生在我縣西街口鎮,2000年以來,幾起影響較大的溺水事件都發生在西街口鎮轄區,而西街鎮的水域狀況恰恰是最易導致學生溺亡的;二是學生溺水事故多發生在小學高段和初中或留守兒童、隨遷子女等監護責任落實不到位的人群;三是學生溺水事故多發生周末或節假日、多發生在炎熱的暑假或十月秋季、多發生于學生放學途中。究其原因,一是防溺水安全監護責任不到位;二是溺水高發區的聯動防控不到位,三是針對學生的溺水安全教育不到位。為此在市局的關心指導下,我縣痛定思痛,找原因、查問題、強措施、抓落實,對癥下藥,積極探索構建"學生、學校、家庭、村組、政府"五位一體的防溺水防控體系,取得明顯效果。
一、強化學生防溺水教育真入心
各學校結合實際,通過組織一次"預防溺水,珍愛生命"的主題宣誓或簽名活動、一次防溺水國旗下講話、一次防溺水主題班(團、隊)會、一期防溺水黑板報、一次防溺水知識講座、一次防溺水安全知識作業、觀看一次防溺水安全教育專題片、創作一首防溺水安全知識兒歌、童謠等形式,開展內容豐富、形式活潑、學生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,告誡學生務必牢記防溺水"六不"規定。
二、強化家長監護責任真提醒
通過召開家長會、印發《告家長書》、致學生家長防溺水的一封信、走訪留守兒童、外來務工家庭等措施,加強對學生監護人的宣傳教育,切實增強監護人的防溺水安全防范意識和監護責任意識,要求家長加強對子女外出活動的動態管理,做到"四知":知去向、知伙伴、知內容、知歸時。暑假前各校組織"教師大家訪"活動,對防溺水工作進行再布置、再檢查、再落實。
三、強化學校監護措施真落實
各校對學生上下學路途和經常活動區域、人工開挖或自然形成水潭周邊的隱患開展排查,定期對學校周邊校園周邊易發生溺水區域進行巡查,檢查警示標志、防護設施是否完好,有無學生在水邊玩耍嬉戲和私自下水游泳現象,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活動,完善防范措施。防溺水關鍵時段,每天放學前一分鐘對學生教育提醒,每周一條短信對家長預警提醒,對留守兒童、單親家庭和隨遷子女等重點群體進行跟蹤管理和重點提醒。
四、強化部門聯防聯控真到位
建立鄉村兩級防溺水聯席會議制度,各校園與所在鄉鎮(街道)、村組建立健全假期防溺水工作對接,暑假期間,鄉鎮(街道)逢會必講防溺水工作。雙休日節假日前,縣教體局發出防溺水安全預警。西街口中心學校還專門聘請村組長為防溺水安全志愿者,通過大喇叭等方式,對區域內學生和家長開展防溺水安全宣傳警示教育。鄉鎮(街道)提醒相關部門和村組在所屬的水庫、溝渠、壩塘設置安全警示牌,放置溺水施救工具。各學校聘請防溺水家長志愿者,在關鍵時段,對學生經常嬉水、游泳的重點區域進行定期、不定期巡查和勸阻。
防溺水工作,需要我們在思想上一絲不茍,責任上一環不漏,措施上一抓到底,把溺水防范工作做深、做細、做實,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溺水事故的發生。
- 上一篇:淺談初中安全管理時效性策略
- 下一篇:校園安全與突發事件處理